在新城区太华路街道,有一座由老工业社区孕育的博物馆——太华故事·社区博物馆。该馆将城市记忆与劳动精神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串联起几代人的奋斗记忆与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太华故事·社区博物馆依托近代民族工业遗产大华纱厂(国棉十一厂)历史脉络而建涨8配资,承载着太华路的百年工业荣光。该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人、物、图、史的完美结合,生动展现出太华路地区绵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从中彰显出太华路历史古老深邃的发展图谱和丰富多元的历史根脉。
迈入博物馆内厅,入目可见是工业发展的故事。据了解,该馆重点展示太华往事和如今的发展变化,分为铁道人生、年代旧物、生活图景、生产发展、旧貌今颜、太华今貌六大板块。
展开剩余61%太华路曾是西安近代工业的摇篮。1934年,大华纱厂在此扎根涨8配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汇聚于此,形成了西安最早的产业工人社区。博物馆内陈列的“二八”自行车、老式缝纫机、大鼓鼓槌等展品,让参观者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工人群体的拼搏和奋斗精神,令人感慨敬佩。
藏在社区里的博物馆,有其重要优势。博物馆的“近邻性”特质,使其成为居民情感联结的枢纽。每月第三个周六的“老物件故事会”已成社区新民俗。大家带着曾经劳作的老式煤油灯等物件,一起追忆曾经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
以传统博物馆为基底,社区还依托新型空间,将“非遗工坊”“亲子教育空间”“童趣伴盒”“非遗文化”“学习伴盒”“图书伴盒”等创新设计,融入当代生活的新场景,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他们的参与动能和热情,活化社区邻里关系,提升居民生活的体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太华路的转型发展,恰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缩影。上世纪50年代,这里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经过数十年治理,曾经的“噪声达标小区”已蜕变为绿树成荫的文化街区。博物馆通过展板文字等内容,直观呈现这一变迁,在昔日厂房林立的地方,是如今社区广场上跳舞的居民。这种安居图景,恰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馈。
这座“家门口的博物馆”,以方寸之地浓缩了太华路的百年沧桑。因而它不仅是工业遗产的保存者,更是社区精神的培育者。当老式煤油灯、缝纫机等老物件成为跨代对话的媒介,文化的根系便深深扎进了这片土地,滋养着安居乐业的当下,也孕育着勤劳奋进的人民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陕西网 涨8配资
发布于:陕西省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